四十二字门 → 四十二字門

四十二字门 → 四十二字門
﹝出華嚴經﹞ 眾聖所由, 名之為門。 智論云: 四十二字, 是一切字之根本。 因字有語, 因語有名, 因名有義。 從此字門, 則能入於無相之智。 般若經云: 一字皆入四十二字, 四十二字亦入一字。 故華嚴經中, 善知眾藝童子告善財言: 我恒唱持此之字母, 入般若波羅蜜門。 所以眾聖, 皆由此而入於實相之慧也。 (梵語般若波羅蜜, 華言智慧到彼岸, 謂到涅槃彼岸也。 ) 〔一、 阿字門〕, 阿, 梵語具云阿提阿耨波陀, 華言不生。 謂一切法, 本來不生也。 經云: 唱阿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菩薩威力, 入無差別境界。 疏云: 阿者, 入無生義。 無生之理, 統該萬法。 菩薩得此無生之旨, 則能達諸法空, 斷一切障也。 〔二、 多字門〕, 多, 大品般若經作羅, 梵語具云羅闍, 華言垢。 謂一切法, 本來清淨, 離諸染污也。 經云: 唱多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無邊差別。 疏云: 是清淨無染離塵垢義。 〔三、 波字門〕, 波, 梵語具云波羅末陀, 華言第一義。 謂聖智自覺所得, 非言說妄想境界故也。 經云: 唱波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普照法界。 疏云: 諸法皆等, 即普照法界。 〔四、 者字門〕, 者, 大品般若經作遮, 梵語具云遮黎夜, 華言行。 謂知一切法皆不可得, 亦知一切諸行, 皆非行故也。 經云: 唱者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普輪斷差別。 疏云: 諸法無有, 諸行既空, 遍摧差別。 (普輪者, 普即普遍之義, 輪有摧碾之用。 言此字門, 能摧碾一切差別之法也。 ) 〔五、 那字門〕, 梵語那, 華言不。 謂知一切法離名離相, 不得不失, 不來不去故也。 經云: 唱那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得無依。 疏云: 諸法無有言說文字, 性相雙亡, 故無所依。 〔六、 邏字門〕, 邏, 梵語具云邏求, 華言輕。 謂知一切法離輕重相。 故經云: 唱邏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離依止無垢。 疏云: 悟一切法, 離世間惑染故。 〔七、 柁字門〕, 梵語柁, 又云陀摩, 華言善。 謂知一切法善相, 善心生故。 經云: 唱柁(輕呼)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不退轉方便。 疏云: 悟一切法調伏寂靜, 真如平等, 無分別故。 〔八、 婆字門〕(婆, 蒲我切), 婆, 梵語具云婆陀, 華言縛。 謂知一切法, 無縛無解故。 經云: 唱婆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金剛場。 疏云: 悟一切法, 離縛解故, 方入金剛場。 (金剛場, 即金剛心, 等覺菩薩位也。 ) 〔九、 茶字門〕(茶, 徒解切), 茶, 梵語具云茶闍他, 華言不熱。 謂知一切法, 無熱惱相。 故經云: 唱茶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曰普輪。 疏云: 悟一切法, 離熱惱穢, 得清涼故, 是普摧義, 謂輪能摧碾一切煩惱也。 〔十、 沙字門〕(沙, 失我切), 梵語沙, 華言六。 謂知人身六根之相, 皆自在故。 經云: 唱沙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為海藏。 疏云: 悟一切法, 無罣礙故, 如海含容萬像。 (六根者, 眼根、 耳根、 鼻根、 舌根、 身根、 意根也。 皆自在者, 如眼根任運觀色自在無礙, 五根隨用, 亦復如是也。 ) 〔十一、 嚩字門〕, 嚩, 大品般若經作和, 梵語具云和波陀, 華言語言。 謂知一切法離語言相故。 經云: 唱嚩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普生安住。 疏云: 悟一切法, 言語道斷, 能遍安住。 〔十二、 哆字門〕(哆, 丁可切), 哆, 大品般若經作多。 梵語具云多他, 華言如。 謂入諸法真如之相不動故。 經云: 唱哆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圓滿光。 疏云: 悟一切法, 真如不動, 圓滿顯現。 〔十三、 也字門〕(也, 以可切), 也, 梵語具云夜他跋, 華言實。 謂知色心等一切諸法, 入實相中, 不生不滅故。 經云: 唱也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差別積聚。 疏云: 悟如實不生故, 則諸乘積聚, 皆不可得。 〔十四、 瑟吒字門〕, 瑟吒, 大品般若經作吒, 梵語具云吒婆, 華言障礙。 謂知一切法無障礙故。 經云: 唱瑟吒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普光明, 息煩惱故。 〔十五、 迦字門〕, 迦, 梵語具云迦邏, 華言作者。 謂知諸法之中, 無有作者。 經云: 唱迦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無差別雲。 疏云: 作業如雲, 皆無差別。 〔十六、 娑字門〕(娑, 蘇我切), 娑, 梵語具云娑娑, 華言一切。 謂入一切法時, 皆不可得故。 經云: 唱娑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降霔大雨。 疏云: 即平等性。 〔十七、 麼字門〕, 麼, 梵語具云磨磨迦邏, 華言我所。 謂知一切法離我所故。 肇法師曰: 我為萬物主, 萬物為我所。 經云: 唱麼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大流湍激, 眾峰齊峙。 疏云: 即我所執性, 若眾峰齊峙, 長流湍激。 〔十八、 伽字門〕, 伽, 梵語具云伽陀, 華言底。 謂知一切諸法根底, 不可得故。 經云: 唱伽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普安立。 疏云: 即一切法行取性。 〔十九、 他字門〕(他, 他可切), 他, 梵語具云多他阿伽陀, 華言如去。 謂入諸法處不可得故。 經云: 唱他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真如平等藏。 〔二十、 社字門〕, 社, 大品般若經作闍, 梵語具云闍提闍羅, 華言生。 謂知諸法之生不可得故。 經云: 唱社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入世間海清淨。 〔二十一、 鎖字門〕, 梵語鎖, 大品般若經作簸, (無翻)。 謂知一切法不可得故。 經云: 唱鎖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念一切佛莊嚴。 疏云: 即安隱性。 〔二十二、 馱字門〕, 馱, 梵語具云馱摩, 華言法性。 謂知一切法中, 法性不可得故。 經云: 唱馱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觀察揀擇一切法聚。 〔二十三、 奢字門〕(奢, 尸荷切), 奢, 大品般若經作賒, 梵語具云賒多, 華言寂滅。 謂知諸法皆寂滅相, 不可得故。 經云: 唱奢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隨順一切佛教輪光明。 疏云: 即寂靜性。 〔二十四、 佉字門〕, 梵語佉, 華言虛空。 謂知諸法, 猶如虛空, 不可得故。 經云: 唱佉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修因地智慧藏。 疏云: 即如虛空性。 〔二十五、 叉字門〕, 叉, 梵語具云叉耶, 華言盡。 謂入諸法盡性不可得故。 經云: 唱叉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息諸業海藏。 疏云: 猶言盡空業海。 〔二十六、 娑多字門〕, 娑多, 大品般若經作哆, 梵語具云迦哆度求那, 華言是事邊得何利。 謂知諸法邊, 得何所利故。 經云: 唱娑多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蠲諸惑障, 開淨光明。 (蠲, 除也。 ) 〔二十七、 壤字門〕, 壤, 大品般若經作若, 梵語具云若那, 華言智。 謂知一切法中無智相故。 經云: 唱壤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作世間智慧門。 〔二十八、 曷嚩多字門〕, 梵語曷嚩多, 又云阿施, 大品般若經作施, 華言義。 謂知一切法義不可得故。 經云: 唱曷嚩多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生死境界智慧輪。 〔二十九、 婆字門〕(婆, 蒲餓切), 婆, 梵語具云婆伽, 華言破。 謂知一切法不可得破壞相故。 經云: 唱婆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一切智宮殿圓滿莊嚴。 〔三十、 車字門〕, 車, 梵語具云伽車提, 華言去。 謂知一切法無所去故。 經云: 唱車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修行方便藏, 各別圓滿。 〔三十一、 娑麼字門〕(娑, 蘇紇切), 娑麼, 大品般若經作魔, 梵語具云阿濕麼, 華言石。 謂知諸法堅牢如金剛石, 不可壞故。 經云: 唱娑麼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隨十方現見諸佛。 〔三十二、 訶婆字門〕, 訶婆, 大品般若經作火, 梵語具云火夜, 華言喚來。 謂雖知一切法無音聲相, 亦可呼召無緣令其有緣。 經云: 唱訶婆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觀察一切無緣眾生, 方便攝受, 令出生無礙力。 〔三十三、 縒字門〕(縒, 七可切), 縒, 大品般若經作嗟, 梵語具云末嗟羅, 華言慳。 謂知一切法無慳無施相故。 經云: 唱縒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修行趣入一切功德海。 〔三十四、 伽字門〕, 伽, 梵語具云伽那, 華言厚。 謂知諸法不厚不薄故。 經云: 唱伽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持一切法雲堅固海藏。 疏云: 即平等性, 猶言厚薄平等, 如雲普覆。 〔三十五、 吒字門〕, 吒, 大品般若經作他, 梵語具云他那, 華言處。 謂知諸法無住處故。 經云: 唱吒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隨願普見十方諸佛。 〔三十六、 拏字門〕(拏, 妳可切), 梵語拏, 華言不。 謂入諸法, 不來不去故。 經云: 唱拏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觀察字輪。 疏云: 即離諸諠諍, 無往無來, 行住坐臥, 常觀字輪。 〔三十七、 娑頗字門〕(娑, 蘇紇切), 梵語娑頗, 又云頗羅, 大品般若經作頗, 華言果。 謂知一切法因果性空故。 經云: 唱娑頗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化眾生究竟處。 疏云: 即遍滿果報。 〔三十八、 娑迦字門〕, 梵語娑迦, 又云歌大, 大品般若經作歌, 華言眾。 謂知五眾等法不可得故。 經云: 唱娑迦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廣大藏無礙辯光明輪遍照。 (五眾者, 即色受想行識, 謂此五法, 眾共相生而成身也。 亦名五陰, 又名五蘊。 ) 〔三十九、 也娑字門〕(也, 夷可切; 娑, 蘇可切), 梵語也娑, 大品般若經作醝(無翻)。 經云: 唱也娑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宣說一切佛法境界。 〔四十、 室者字門〕, 室者, 大品般若經作遮, 梵語具云遮羅地, 華言動。 謂知一切法不動相故。 經云: 唱室者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於一切眾生界, 法雷遍吼。 〔四十一、 侘字門〕(侘, 恥可切), 侘, 大品般若經作吒, 梵語具云多羅, 華言岸。 謂知一切法此岸彼岸不可得故。 經云: 唱侘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以無我法開曉眾生。 〔四十二、 陀字門〕, 陀, 大品般若經作荼, 梵語具云彼荼, 華言必。 謂知一切法必不可得故。 過此荼字後, 無字可說也。 經云: 唱陀字時, 入般若波羅蜜門, 名一切法輪差別藏。 疏云: 即究竟含藏一切法輪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